在17日舉辦的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第八屆年會上,專家指出,在全球能源需求維持較高水平的情況下,對于中國這樣體量較大的經濟體,保持一定的能源自給水平,同時加強能源供給多元化,有助于保障能源安全。
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在年會上發布的《新形勢下的中國能源轉型》(下簡稱報告)建議,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不斷增長、進口依存度日漸提升的格局下,應充分利用國際市場的能源資源,從多元化的渠道進口多種能源產品,包括石油、天然氣、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,以及液化石油氣(LPG)、甲醇等化工型能源產品。
報告指出,有序發展天然氣有助于實現環境保護和藍天保衛戰的目標。通過大力發展煤層氣、致密氣、頁巖氣等非常規氣源,可以有效提高我國天然氣自給水平。此外,推動天然氣進口渠道的多元化,也有助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。
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能源研究室主任劉強表示,在全球能源需求總體水平已經很高的情況下,中國保持一定的能源自給水平非常重要,這也會對國內經濟提供一層保護。
報告認為,我國的能源自給仍離不開煤炭的利用。提高煤炭、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物質效率和能源效率,加強工業節能與建筑節能,也有助于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清華大學教授倪維斗也表示,我國煤炭資源儲量豐富,進一步提高煤炭的清潔利用水平,提高煤電能源利用效率,降低煤電排放水平,都有助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,同時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。
為滿足國內巨大的能源需求,同時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,我國的能源結構正在進行大幅調整,從以煤炭為主體的能源結構,轉向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氣、水電、核電、可再生能源綜合平衡發展的能源結構。
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高培勇表示,當前國際石油、天然氣供給相對充裕,有利于我國優化能源供給結構;國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投入加大,新的儲量不斷出現,天然氣供給增加帶來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;可再生能源成本快速下降,發電并網等技術日趨成熟,大數據技術應用日趨廣泛。這些新變化、新的技術創新都為建設高效能源系統提供了更好的條件。